小米ih电饭煲如何煮汤
米家IH电饭煲上手体验 蒸煮炖煲样样行
米家IH电饭煲上手体验 蒸煮炖煲样样行
到底什么才算是美味?
用简单的食材,制作出乎意料菜肴才是真正的美味。大米使我们日常中经常食用的,但真正能把米饭做的晶莹剔透,颗粒分明,把每一粒大米中的甜度激发出来却是少之又少呢。
年初的时候,很多人打着‘飞的’去岛国购买电饭煲,说人家的电饭煲制作出来的米饭好吃。吧啦吧啦....其实除了电饭煲自身的原因,还有大米的种类、水质等原因。所以各位不要盲目跟风= =
米家IH电饭煲 小米商城 售价399元>>购买链接
米家压力IH电饭煲 小米商城 售价899元>>购买链接
3月份米家就发布了一款999元的压力IH电饭煲,虽然在日本电饭煲成千上万的售价面前,这能算是入门的价格。但对于国人来说还是有点小贵。近日米家再次发布米家IH电饭煲,售价399元。这款米家IH电饭煲将于11月11日0点,天猫小米官方旗舰店首卖。小米商城/小米之家/京东/苏宁当日同步开售。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它与前一代有什么不同。
这次的米家IH电饭煲除了汤勺饭铲,还增加了蒸笼。
正面简洁无比,上面的三个开孔为煮饭的排气孔,使用的时候要格外小心水蒸汽烫伤。
电饭煲的形状与线条都十分简洁,走的是日系小清洗的风格,也非常符合米家品牌的精神。
电源连接口位于底部下方,为标准的国标连接口。
面板上只有三个按钮,包括预约、开关及选择/取消,很多人误以为智能家居必须要连接手机APP才能使用,事实上米家电饭煲所有煮饭的基本操作都可以在上面手动完成,但是若想调节米饭软硬,烹饪订制的食谱还是需要使用APP来配合。
面板上有隐藏式呼吸灯,工作时能够看到当前的工作模式(精煮、快煮、保温、自选)以及煮饭剩余时间,灯光效果炫酷但白天不是很容易看清楚,仍有改进空间。
电饭煲的后部有WiFi连接指示灯,以及Reset初始化重置小孔。
机身底部的散热孔,这个角度能清晰的看到电源接口的位置。
机身正面唯一一颗物理按钮上刻有米家Logo,按下后锅盖会自动弹起。
电饭锅的上部锅盖是可以拆卸的。
米家电饭煲整体重4.5Kg,而一代的重量为6.45Kg。主要在锅体上减少了很多,米家压力IH电饭煲采用的是铸铁材质;米家IH电饭煲采用的是合金材质。
米家电饭煲的内胆底部结构与普通电饭煲基本一致。此锅的容量为3升,能煮5杯米,出锅的饭量大概够4-5个人吃。
这次的降价它到底便宜了在什么地方?
最为明显的就是它压力IH电磁加热,变成IH电磁加热。我们平时使用电饭煲都是底盘加热,受热温度不均匀,而IH电磁加热的方式已经是商场内高端电饭煲基本‘技能’。而所谓IH电磁加热就是在电饭煲四周都布上电磁线圈,对金属内胆进行环绕加热,而且煮饭的过程中可以根据米的状态随时控温,使得米饭的各个部位均匀受热,口感色泽和营养更佳。
虽然IH电磁加热本身并不是门槛太高的技术,但是在京东上随便一搜均价都在600以上,颜值也没有米家高。
从灰铸铁内胆变为合金内胆我们能感受到什么样的变化?
灰铸铁内胆稳定性高,能把热量均匀的传递出去并且具有很强的锁热功能,减少热量的流失。很重,单手拿起来有点费劲;米家IH电饭煲采用3mm厚斧粉体涂层内胆,同时与日本高端饭煲相同的大金PFA食品级粉体涂层。与水性涂层相比,PFA粉体涂层具有耐磨性高,涂层不易脱落,可有效解决米饭粘锅的难题。
试吃感受:
我使用的就是家里的稻花香大米,按照相应的刻度放米放水。笔者选用的是精煮模式,时间为1小时。一小时过后,打开电饭煲,阵阵米香扑面而来。米饭粒粒分明,由于是精煮模式,所以口感更偏软一点。
米家IH电饭煲真的不粘锅吗?
从照片上就可以看出来,锅壁上还是有少量的大米。用水一冲,手擦擦就干净了,连洗碗布都没使用,后续的清洁还是非常方便哒~
你煮饭会用APP吗?
在米家APP上可以选择大米的种类,软硬程度,蒸煮时间。
各种美食教程,做饭不再成为难事。简直就是懒人的福音~
APP跟上一代的产品是一模一样的。对于APP这点,很多人都说这是伪智能,做饭就做饭搞那么复杂干嘛。豪哥认为这个功能是为特定人群而生的,比如你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如果下班前通过手机预约开煮,就意味着当你回到家时就能准时吃上一碗热饭或者喝上一碗煲好的粥,这是非常惬意的。当然手机APP管理对于那种全职在家的妈妈或者已经退休的老人,教会他们怎么用APP煮饭首先是个不小的难题。
米家IH电饭煲 小米商城 售价399元>>购买链接
米家压力IH电饭煲 小米商城 售价899元>>购买链接
米家IH电饭煲是否值得购买?
米家IH电饭煲在材质上跟米家压力IH电饭煲还是有区别哒,做饭的口感上,差异不是很明显(可能我的舌头比较普通= =)所谓IH电磁加热,智能控温,扫码识米,预约煮饭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我们使用便捷性。相比市场上其他IH电饭煲米家的价格更加诱人,颜值也比其他产品高出许多,性价比还是很高哒~正要打算入手电饭煲的朋友,不妨选择这款产品。唔...要是电饭煲上有提手就更好了,便于移动。
更多详细内容,赶紧关注谈羞论道,(人类繁衍学的48式体位、舌头的使用指南、摸法教程... ...)关注新浪微博@泡泡网-萌萌哒豪哥随时跟豪哥互动,每天都有小福利~■
999元小米电饭煲是怎么做成的?只能煮饭不能煲汤
3月29日下午,在小米生态链计划启动了两年之后,雷军终于将它们统统打包,成立了一个全新品牌——米家。同时,电饭煲作为米家的第一款产品也一并亮相。与雷锋网之前的预测一样,这是一款搭载了IH电磁加热技术的电饭煲,售价999元。
小米生态链的两面
两年前,雷军接受采访时表示:“小米准备在五年内投资100家硬件创业公司,并在它们身上复制小米模式。”如今时间刚好过半,雷军交出了一份看上去十分漂亮的成绩单:
投资了55家硬件创业公司,相当于每15天投资一家;
29家生态链公司从零开始孵化;
20家生态链公司发布了产品;
7家生态链公司年收入过亿元;
2家生态链公司年收入过10亿元;
智米科技的小米空气净化器年销量突破100万台,国内第一;
紫米科技的小米移动电源总销量超过4690万支(两年),全球第一;
华米科技的小米手环,(一年半)总销量超过1850万支,全球可穿戴设备第二。
看到这样的成绩,有朋友曾在私底下向雷军表示:“小米不仅制造优秀的产品,更制造优秀的创业公司。”这让雷军颇为受用。因为对小米生态链企业来说,小米绝不是“伯乐”+“财神”这么简单。
据小米联合创始人,小米生态链负责人刘德透露,在小米内部有一个170人的生态链团队,主要负责调动小米的资源,给生态链企业提供渠道、供应链、投融资、Marketing等方面的支持。
当然,凡事均有其两面性。在晒完了成绩之后,雷军道出了新品牌——米家——的现实意义:“到目前为止,生态链企业还只发布了20多款产品,就有人觉得小米不专心了。”因此,独立品牌之路势在必行。
找一群对的人
作为一名真正的老师,刘德上台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告诉大家如何评判一款电饭煲的好坏,用四个字概括便是“加热方式”。
低端电饭煲:加热盘加热(热源集中在中心,加热不均匀)
中端电饭煲:IH电磁加热(线圈产生交变磁场,加热均匀)
高端电饭煲:压力IH电磁加热(压力控制提升沸点,加热更均匀)
毋庸置疑,小米要做的当然是一款高端电饭煲。那么问题来了:小米该如何做好一款高端电饭煲呢?最重要的当然是找到正确的人,毕竟小米是一家“科技”公司,做电饭煲并不在行。
米家电饭煲团队叫纯米科技,CEO杨华在加入小米生态链之前是科拉迪云家电的创始人。在他的早期想法中,智能电饭煲应该集煮饭、煮粥、做菜、煲汤于一身,同时只需要用户准备好食材即可。不过在经历了试错与交流之后,杨华与刘德等人一拍即合,准备做一款纯粹(只做饭)的电饭煲。
紧接着,杨华凭借人脉与诚意去日本请来了压力IH电饭煲发明人,前三洋电饭煲事业部开发部长内藤毅,以及分别来自苹果、MOTO、IBM、美的等公司的资深研发人员。
做好饭是一门艺术
经过多年的进化,无论是手机,还是其他产品,小米终于在设计层面找到了自己的风格。当电饭煲最终的设计方案出来之后,雷军表示:“别人告诉我,一看就知道这是小米做的。”
不得不说,极简的造型与配色,使米家电饭煲和小米插线板、小米空气净化器一样,看上去很像无印良品的东西。当然,后者出色的工业设计,在很久之前便被包括小米在内的厂商们所推崇。
在内胆材质与工艺方面,纯米则纷纷向日本高端电饭煲企业看齐。分别找到了大金、夏普、英飞凌等供应商,用上了IH电饭煲专用的灰铸铁内胆,以及其他700多个元件;还与虎牌、象印的代工厂伊立浦进行合作,使用了灰铁涂层(不粘锅)、磁力泄压阀(锅盖不开孔)等工艺。
另外,还值得一提的是,杨华将自己在云数据方面的积累加持在这款米家电饭煲上,使用户能够通过手机扫描大米的产地,自动生成锅内的气压方案。当然,用户也可以在手机上直接干预气压,从而得到软硬不同的米饭。
总之,做饭这件事,如果较起真来也能有点“玄学”的意思。而在雷军看来,这便是“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做生活中的艺术品”。
小米ih电饭煲使用说明
2018-05-18 ・ 让人类无感地连入互联网世界
华米科技
华米科技成立于2014年1月,是一家以智能可穿戴设备为基础的移动互联网公司。华米科技在2014年1月获得了小米科技及顺为资本的联合投资,成为小米生态链的唯一一家聚焦于智能可穿戴产品的公司。
如何煮出一碗“黯然销魂饭”:小米米家压力IH电饭煲全面评测
“曾经有一碗普通的叉烧饭摆在我的面前,我没有珍惜,而多年以后我却再也没有吃到那天晚上回味无穷的叉烧!”有时候陪伴我们最长久的往往是最朴素的食材,厨艺的最高境界恰恰是把一碗平淡无奇的米饭做得黯然又销魂。
今年3月份,小米发布了一款999元的压力IH电饭煲,虽然在日本电饭煲成千上万的售价面前,这能算是入门的价格,但是对于你我这种只用过百元电饭煲的人来说,还是不禁好奇999元电饭煲煲出的米饭真的那么神奇吗?换句话说一件这么贵的电饭煲对于一碗饭的影响到底有多大,是仅仅带来增色?还是会像《中华小当家》里传说中的厨具一般化腐朽为神奇!
传说中的厨具神器登场:
正面简洁无比,上面的三个开孔为煮饭的排气孔,使用的时候要格外小心水蒸汽烫伤。
电饭煲的形状与线条都十分简洁,按照米家品牌的精神,的确有种徘徊在无印良品与苹果之间的感觉。
电源连接口位于底部下方,为标准的国标连接口。
面板上只有三个按钮,包括预约、开关及选择/取消,很多人误以为智能家居必须要连接手机APP才能使用,事实上小米电饭煲所有煮饭的基本操作都可以在上面手动完成,但是若想调节米饭软硬,烹饪订制的食谱还是需要使用APP来配合。
面板上有隐藏式呼吸灯,工作时能够看到当前的工作模式(精煮、快煮、保温、自选)以及煮饭剩余时间,灯光效果炫酷但白天不是很容易看清楚,仍有改进空间。
电饭煲的后部有Wi-Fi连接指示灯,以及Reset初始化重置小孔。
小米电饭煲的额定功率为1100W,但正常煮饭过程中并不是一直火力全开,而是偶尔将马力开到1100W,这样能精确的控制锅内温度同时也比较省电。
机身底部的散热孔,这个角度能清晰的看到电源接口的位置。
电饭煲的额定功率是1100W,额定容积是3升,大概就是5~6杯标准量杯的米。
机身正面唯一一颗物理按钮上刻有米家Logo,按下后锅盖会自动弹起。
电饭锅的上部锅盖是可以拆卸的。
小米电饭煲整体重6.45Kg,而大部分的重量是在这个厚厚的铁锅上,单手抓起是比较困难的。
米家电饭煲的内胆底部结构与普通电饭煲基本一致。
此锅的容量为3升,能煮5杯米,出锅的饭量大概够4-5个人吃,灰铸铁作为内胆基材导热和蓄热性都不错,能使食物受热均匀,保证米饭的口感。
电饭锅的顶部锅盖上所有的部件都是可以拆卸的,方便平时清洗。
我们觉得日本电饭煲煮出的米饭更加可口,一个重要的原因是1.2个大气压是米饭保持甜度、黏度、色泽和弹性最佳的临界点,而小米采用的正是日系电饭煲的泄压阀设计,通过一个金属球把锅内压力控制在1.05至1.2个大气压之间,所以加压也是此款电饭锅非常重要的卖点。
煮饭试吃:
一个好电饭煲能多大程度的影响一碗饭的品质?选择这个问题切入,是因为网友对于小米电饭煲最大的争议不在于高端电饭煲能否煮出好饭,而更关心的是一袋好米是不是对饭的影响更大,如果买一袋精装米就能煮出高端电饭煲的品质,那么显然无论是999元小米电饭煲还是更高端的日本电饭煲都不是个划算的选择。
带着以上困惑笔者打算先用同样的好米(泰国香米)分别用苏泊尔普通电饭煲和小米电饭煲进行对比,来看看同样煮好米的情况下,锅的因素对口感的影响有多大,再用小米电饭煲分别煮好坏米,看看米的品质对口感的影响有多大。
直接洗一遍米就开煮了,如果你时间充足的话,米最好泡一下再煮会比较好吃哦。不过老大说,现在大家工作一天谁还有时间泡米,我们做评测就要从大家最真实的情况出发,这样说也对哦,于是我们心安理得的盖上了锅盖。
结果出锅后,我们都惊呆了,因为两款电饭煲煮出来的饭是图上这样的差别,虽然加了同样的水(估计有点多),但左边苏泊尔煮出的饭明显比较粘稠,而由于小米电饭煲采用了压力IH磁力加热,可以根据锅内水分自动控制温度和加热时间,所以即便你稍微加多了水,还是能救回来的,所以这次失败的煮饭经历,也恰好证明了对于米水控制把握不好的年轻人,这款电饭煲确实能极大提高煮饭的成功率。
夹起小米电饭煲煮出的米,果然是粒粒分明,晶莹剔透,米饭吃起来有点淀粉的甜味,不用细细体会就能感觉到,由于是精煮模式,所以口感更偏软一点,个人其实更偏好弹一点的饭,但是这种软糯的口感也是相当好,可能因为平时外卖的糙米吃多了,我没忍住一下干掉了两碗白饭。
第二锅用了一般超市散装米来煮,出锅的米色明显没有泰国大米看起来鲜亮,并且为了让大家直观的看到小米电饭煲最多能煮多少饭,我们放了最大的5勺米,出锅以后是这样子的,看起来五口之家勉强够吧。
这次我们测试了标准模式的煮饭(时长45分钟),其实根据口感来选择煮饭模式就好,有些人喜欢吃软糯一点的米,有些人则喜欢颗粒分明有弹性的米,未必说精煮模式下就是最好吃的。
小米电饭煲真的不粘锅吗?照片对比已经说明的比较清楚了,没做不粘锅处理的苏泊尔,已经结成了一层厚厚的锅巴,而小米电饭锅虽然没像官方宣传的那样能把饭完整的扣在桌上,但是这样效果已经大大减少我饭后刷锅的痛苦了。
试吃点评:
总的来说,米的质量,锅的质量,以及米水配比,烹饪方法都是决定一碗好饭的因素,从试吃中我的感受是,米>锅>米水配比仍然是成立的。
同煮劣质米(1块5散装米)的情况下,电饭煲对于米饭的影响并不是非常大,盲评状态下好几次选错,看来对于劣质米来说小米电饭煲也是无力回天,不过蒸出来品质也是绝对超越外卖水准的。
煮优质米(大于3块一斤)的情况下,小米电饭煲的优势才真正的发挥出来,基本上从外观色泽就可以明显看出区别,而且口感香甜软糯又不粘牙,不仅口感比普通电饭锅更好,出锅的成功率也是大大提升。
但问题是现在会花心思研究煮饭的人是越来越少了,而且我觉得花999元买电饭煲的人应该也不会是想要拯救超市散装米吧,所以我觉得实际使用中,好锅重要性反而被突出了。
小米拿什么来挑战日本电饭锅?
从上面试吃我确实能感觉,小米电饭煲煮出的饭确实比一般家用电饭煲有明显提升,但问题是这款电饭煲本身的竞品并不是国产入门级的电饭煲,而旨在跟强大的日本电饭煲叫板,发布会上更是打出了“做更好的电饭煲再卖回日本去”的宣言,而且这句话是从一个日本工程师说出来的,让我对这个吹出的牛逼充满了期待。
那么大家一定关心小米电饭煲与日系电饭煲的对比如何?笔者总结了一些方面以供大家参考。
工艺对比:
小米电饭煲最核心的就是两个卖点:
压力IH电磁加热技术以及灰铸不粘锅铁内胆。
首先压力IH电磁加热技术是个什么黑科技?
我们平时家用电饭煲大多数是底盘加热的方式,而IH电磁加热的方式已经是日本高端电饭煲的标配了,而所谓IH电磁加热就是在电饭煲四周都布上电磁线圈,对金属内胆进行环绕加热,而且煮饭的过程中可以根据米的状态随时控温,使得米饭的各个部位均匀受热,口感色泽和营养更佳。
不过IH电磁加热本身并不是门槛太高的技术,我在京东上随便搜一下,同类产品最低的价格500元就能实现,但是除了IH电磁加热,小米的真正杀手锏在于这是一款压力电饭煲,而日系产品中同时具备IH以及压力加热的,大多数都在3000元以上,而高压电饭煲对于米饭品质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它能让米饭快速到达糊化的状态最大程度保留淀粉的甜味。
灰铸铁内胆:
高端电饭锅在内胆上是非常讲究的,因为内胆直接与米饭接触,对米饭的口感甚至是味道都有很大影响。小米选用灰铸铁作为内胆导热和蓄热都不错,锅内大金 PFA 粉体涂层也是保证了不粘锅的优点,外加7层铸铁用料更是看齐日系品牌。
但是日系高端电饭煲已经不限于在铁锅上做研究了,比如三菱研发的碳内胆,不仅整体受热均匀甚至能让米饭煮出柴火味,虎牌A100的内胆更是用铜铁铝三种材质来回复制,弄了9层,让传热效果更佳,外面再附上陶器材质还原土锅质感,所以小米在做锅工艺上的积累在这些前辈面前还只能算个小学生,并不是说学到了压力IH电磁加热,再配个铁釜锅就等于日本电饭煲的全部了,对于这个封印比克大魔王都用电饭煲的民族,在做电饭煲上还是要怀有敬畏之心的。
外观对比:
但是说到外观,如果你关注日系电饭煲会发现一个奇葩的定律:往往越是高端的日系电饭煲设计的越丑。我从京东从不同价位从销量最高的日本电饭煲中选取了几款,大家可以感受一下。虽说电饭煲是用来煮饭的,但总归是摆在桌面的家居用品,设计的好看点也算是一个优势,所以此环节小米电饭煲颜值完胜。
功能对比:
煮个饭有必要装个APP吗?
如果说小米电饭煲相对日系电饭煲绝对的优势的地方,就是所谓的智能家居了,其实把电饭煲连上手机并不意味着智能,现在做个APP很容易,而不容易的要找到智能的“切入点”,用智能去实现什么功能?这些功能是否真的有必要在手机上实现?现在市场上有很多智能产品愣是把本来简单的东西做复杂了。
而小米电饭煲APP的定位在于,让用户在手机上就能轻松实现对米饭更精细的定制。
那么问题来了,米饭需要特殊定制吗?理论上讲不同产地和品质的大米的所需的蒸煮时间和处理方式是不同的,这带来的区别还是很大的,比如日本大米和东北大米较为接近,所以日本电饭煮东北大米就不错,而煮其他大米的效果就没有那么明显,而小米电饭煲官方称可以通过扫码识别2000多种米并为每种米订制不同的加热方式。
不过我认为且不说2000种米一种口试5次下来是一个怎样浩大的工程,至少对于中国消费者而言,常见的米也就是几十种嘛,小米还是改变不了这种略显浮夸的宣传风格,但我相信至少国内几十种常见大米,小米还是做了严格试验的,而且在APP里还可以根据个人口味设置米饭的软硬度。所以从与国内大米的匹配度来说,小米电饭煲是比日系电饭煲是有优势的。
除此之外,小米电饭煲还可以实现预约煮饭,一键煲粥:
有人觉得做饭就直接做,再用手机预约一下,不是把简单的事儿做复杂了吗?其实我觉得这样的功能本身就是为特定人群和特定场景而生的,比如你是那种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如果下班前通过手机预约开煮,就意味着当你回到家时就能准时吃上一碗热饭或者喝上一碗煲好的粥,这是非常惬意的。而且我个人更加感兴趣的是,APP中对于各种食谱的一键加工,比如上图的南瓜粥,你只需要按照说明加好食材,需要煮多久多大火力APP帮你一键设置好,让你不用时刻在一旁看锅,这对于没有耐心的年轻人来说,简直是福音啊,当然手机APP管理对于那种全职在家的妈妈或者已经退休的老人,教会他们怎么用APP煮饭首先是个不小的难题。
价格对比:
具备IH电磁+加压的小米就值999元了吗?我们先来具备IH电磁+加压的日本电饭煲大概卖多少钱:
日本亚马逊上,入门级别的IH+压力的象印电饭煲折合人民币也就1100元-1400元之间的,好像并没有便宜太多,不过当你把这家伙海淘到国内可就远不止这个价格了,而且日本国内版本的电压都是100v的,需要额外搭配功率转换器。
而在国内京东上搜索电饭煲,笔者发现在日版电饭煲中并不罕见的IH+压力加热,在国内却只能在3000元以上才能找到,翻了10多页,笔者才终于凑齐了三款符合条件的千元进口锅,还有两款是韩国福库的而且并没有多少销量。
所以结论是:小米电饭煲性价比仍然是非常出色的,但相对于日本竞品在价格上并未达到碾压的优势,至少不是发布会营造出的秒杀日系高端电饭煲的样子,但是如果你不走代购,又想用上压力IH电磁加热的电饭煲,小米电饭煲确实能帮你省下千元以上,而且能达到日系高端电饭锅八成以上的素质表现。
总结:做一碗黯然又销魂的米饭,真的需要一口好锅吗?
首先必须承认神锅也救不了劣质米是真的,如果你把超市1块一斤的散装大米用好煲煮出了一年一季的黑龙江五常稻花香大米的味道和弹性,还感觉到了来自黑土地的清香,那我觉得你一定产生了幻觉。
而有些人则坚信“只要用心就能煮出最好的饭”,是的只要你愿意花时间,99元的电饭煲也能烧出好吃的饭,但是咱们来看看知乎上的居家大神给的建议:
首先,配水要合理,并浸泡半小时
米中添一点盐,一点儿陈醋香醋,几滴橄榄油
煮饭跳至保温时不要立即打开锅盖,焖上十到十五分钟
出锅后快速翻动米饭,让水蒸气散发,再关上锅盖焖十分钟左右。
如果你每次做饭能做到以上三到四点,其实不需要非得买个千元的电饭锅也能煮出来好吃的饭。
但问题是焖米饭炫技毫无意义,你要是天天做饭,就会渐渐感觉到:越快越好,着急吃饭啊。水米比例你可以天天变着法尝试,总有你最喜欢的最佳比例,什么手指法刻度法,区分陈米新米等等,但是要每次吃饭都那么的麻烦事的话,你一定不是天天亲自做饭的人。
所以使用下来我的感受是小米电饭煲所谓压力IH电磁加热,智能控温,扫码识米,预约煮饭,一键菜谱,这些功能实现的真正意义在于提升了煮饭的宽容度,让大部分可能影响米饭口感的因素由电饭煲和APP帮你把关,让你不必再刻意的准备上泰国,北海道的高端米,先泡后焖,再去费事研究一下米与水配比,就能赶在下班回家之前做出一碗黯然又销魂的好饭,说到这里,我甚至都不大关心这款电饭煲是否能击败日本电饭煲了,让每个人轻松的享受到科技的乐趣,不就足够了吗?